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快讯

上海又迎海派艺术新空间,大风堂美术馆开馆,续写“张大千与上海”之缘

文章来源:东方网 更新时间:2024-05-14 22:37:01 阅读量:16295次   

上海又迎来一个海派艺术新空间。为纪念艺术大师张大千诞辰125周年,坐落于静安区恒丰北路100号林顿大厦26楼的上海静安大风堂美术馆正式开馆。5月12日,《“张大千与上海”文献展》作为开馆的首个展览亮相。

大风堂美术馆总面积约630平方米,得名于一代书画艺术大家张善孖、张大千共同创立的“大风堂”,旨在传承大风堂艺术精神,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美育、服务大众需求、推动当代艺术发展。

上世纪20年代以来,大风堂从一间画室,发展壮大为一个绘画群体、一种绘画流派,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大风堂美术馆投资人九德是大风堂第三代弟子,长期从事艺术行业。他说:“机缘巧合之下,有机会在上海市中心打造一个新的美术馆,如果不弘扬大风堂的艺术精神,反而是不尽职、不尽责的。”他表示,百年前大风堂在上海成立、发展,到现在传到第五代,且在全球具有影响力。“我们回到上海成立美术馆,并且在张大千125周年诞辰的日子开馆,更是一种缘分。准确地说,这是上海唯此一家的大风堂美术馆。”

美术馆开馆首展《“张大千与上海”文献展》由知名策展人史军萍策展,分为张大千署“啼鹃”款作品、在上海的个人画展、开设大风堂、在上海的艺文活动、在金山作品、“血浅古人”和早期上海报纸报道张大千等七个主题。所陈列的近乎文物级别的文献资料提供者是江苏昆山籍知名书画文献收藏和出版传播学家田洪。

“用一个数字来总结,这个文献展可以说是田洪先生30年的收藏,他的收藏可以形容为‘一心只为张大千’。”九德介绍。与其他藏家不同,田洪用几十年的时间,收藏了诸多与张大千相关的藏品,哪怕只是一张报纸、一张便签。“作为首展,它最有意义的地方在于,张大千从上海发迹,此次展览内容都与上海及江浙沪有直接关系。这些内容足以证明张大千在上海的过往。作为大风堂美术馆,我们肯定要娓娓道来大风堂的故事、张大千的故事、哥哥张善孖的故事、门人的故事。”

走进展厅,这些难得一见的旧照片、老版画册、信件、绘画作品和人文史料,让观众得以看到一位艺术巨匠成长的历程和风范。

史料记载,1916年底,张大千离开故土四川内江,经重庆到达上海,后赴日留学。上世纪20年代,张氏家族甚至举室出蜀东迁松江生活;而大千自松江还俗后则在今黄浦区、静安区等地乐业安居,他的艺术生涯与上海这座城市密不可分。展厅现场有18幅时尚人物画的剪报,是张大千1917年4月1日至8月25日发表在《民国日报》“投稿画、美术画”栏目的绘画作品,并落款“啼鹃”。据统计,自1925年至1948年,张大千在上海共举办12次个人画展。

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浙江大学古书画研究中心教授陶喻之认为,将张大千归属于海派书画家行列是怎么也不过分的,“总结张大千的艺术道路,不难归纳为从内江到申江尔后上溯松江,再从浦江出发走向世界一发而不可收辉煌灿烂人生的艺术脉络。”

在他看来,张大千人如其名,他在沪开设画展之多,跟海上文艺界交游交往之频繁密切,三四十年代沪上新闻媒体追踪报道大千艺事之热络,林林总总,不胜枚举,足以看出他与上海的关系非比寻常。“此次展览是了解、梳理和研究张大千与上海错综复杂关系,及其艺术成长轨迹的重要学术载体。”

大风堂美术馆开馆后,迎来四位驻馆画家,分别是大风堂第二代弟子、虎画家张近生,宁夏银川画家牛洁,大风堂第二代弟子、知名策展人史军萍与齐派传承人、大风堂传承人胡春海。“再好的美术馆也要有画家,我常说张近生是我们的镇馆之宝。”九德师承张近生,“张近生老师既秉承了张善孖画虎、画生肖、走兽的艺术风格,又弘扬了张大千的泼彩和书法,艺术造诣颇深。”

值得一提的是,开幕仪式当天还举行了大风堂拜师仪式。大风堂美术馆馆长王莹寐美拜师大风堂第三代弟子战乃明,成为第四代传人。在九德看来,开馆之初的拜师仪式意义非凡,“弘扬大风堂文化,也要培养新一代的大风堂传承人。”

同天,大风堂美术馆与北京银座拍卖达成战略合作,未来双方将在预展、展品收集方面达成合作。《“张大千与上海”文献展》将持续至6月10日,每周一闭馆。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Copyright @2010- news.cnqys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南方企业快讯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15281号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本站部分信息资源来自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来函说明! 邮箱:znx177@sina.com